改變人生從改變說話習慣開始
改變人生從改變說話習慣開始。
會說話的人,說得人歡喜,不會說話的人,說得人心死。
會不會說話是一種能力,既然是能力,就有可能通過學習提升。

語言、跟人的神經反應之間有某種規律,只要掌握了這種內在的規律,人人都能成爲說話的高手。
一個人是找藉口,還是找方法,取決於他被問了一個怎樣的問題。
你是找藉口,還是找方法,也可以取決於,你問自己什麼問題。
不要總是拿性子直來欺騙自己,說自己只是不會說話。

先來看兩則小故事:
在熙熙攘攘的紐約街頭,一個頭髮凌亂,滿臉愁容的盲人在街頭乞討,身邊放著一個破舊的碗,旁邊立著一個硬紙板,上面寫著: “l am blind, please help me.”
“我是個盲人請幫幫我”
他的身邊不停有人經過,但沒人給他施捨,就在這個時候,走過來一位長頭髮的漂亮女孩,他在盲人旁邊沉思了一會兒,然後從隨身的包裡拿出筆,把硬紙板翻過來寫了一行字,
“It’s a beautiful day,I can’t see it.”
“這是一個美好的日子。可惜我看不見它。”
然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,陸陸續續有人停了下來,紛紛掏錢送給盲人,前後兩句不同的話,有著完全不同的效果。
可見,語言有著神奇的魔力。
第二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某城市。在市區中心的某條巷子裡,
這裡的街道很窄,來來往往的車很多,一輛車的後視鏡碰到了一位小孩子,這本來並不是什麼大事,小朋友甚至都沒有受傷
可是這個小事故。最終卻引發成一則網絡新聞,為什麼會這樣呢?
原來爭執引來了不少路人圍觀,路人紛紛指責車主開車不小心時,車主說了這樣一句話,”有本事把我的車給砸了”。一句話激起了路人的憤怒,於是大家真的把那輛車給砸了。
從這個一正一反的兩個故事,我們可以看到語言的影響力,一句好聽的話,可以把人體的寒冰溶化,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。一句自以為是的難聽話,能把一星半點火苗變成熊熊烈火。
語言能影響他人的行為,同一件事,會因為不同的語言,而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。
會說話的人,說得人歡喜。不會說話的人,說的人心死。
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關鍵是會不會說話。跟情商有關,情商低的人說話,不討人喜歡。情商高的人說話滴水不漏。我們姑且不去討論的觀點的正確與否,先來揭露一個事實。
事實生活中坦白承認自己不會說話的人很少。他們喜歡以性子直為藉口,來掩飾自己不太會說話的事實。
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自稱自己是性子直。說話心直口快的人,他們說話不顧及場面,不顧及你的感受、傷害到你的時候還會加上一句,我這個人就是性子直,但說話沒有惡意。
言外之意,我就是這樣的人,你如果介意,那就是你的問題啦?
給人一種倒打一耙的感覺。
騙誰也別騙自己,別拿性子直來做擋箭牌。自己溝通爛就是溝通爛。
說話委婉又把事辦成,又讓人開心是樁高端、大氣、上檔次的溝通能力。
一直以來,我們把耿直視作一個高尚品質,其實這只不過是史書,對於情商低的人的同情語而已。
說話過於耿直,即便在古代,也是不受人喜歡的,
“馮唐易老、李廣難封”,這句話,相信大家都很熟悉、
講的是,兩個鬱鬱、不得志的能人,其中馮唐以為人耿直,起孝悌聞名,一生經歷漢文帝,漢景帝,漢武帝三朝直到頭髮花白,也沒有當上要職。
漢景帝即位後,他曾被提拔一次,終於很快又被罷免。為什麼呢?
有這樣一段故事:
一次,漢文帝乘車到馮唐任職的官署,閒聊中漢文帝,感慨的說,我如果得到廉頗,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,還用得著憂慮匈奴嗎?
馮唐回一句話,以我對陛下的了解,即使您得到了廉頗,李牧
也不會任用他們。
漢文帝非常生氣又不便當眾發作,回到宮裏,越想就越上火,
一個月後,他專門召見馮唐並責備,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,讓我下不了台,有什麼意見?你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?
馮唐又硬生生的來了一句,
“我是個鄙陋之人,不懂得忌諱迴避”
意思是,我就是這麼直的人,何必跟我生氣呢?
漢文帝聽了更加生氣了。
從這件事,我們不難看出馮唐不受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,就在於,他不僅不會說話,還喜歡仗著耿直得罪人。
為人正直是優點,說話太直就是缺點。
說話直不是免死金牌,就算你身邊的人,看起來已經習慣包容你的口無遮攔,但並不等於沒有給他們造成傷害,也許他們對你的傷害無能為力。每個人都知道答案,只有你自己不知道。
不要再騙自己了。